發(fā)布時間:2024-01-23 09:02:00 瀏覽量:204次
在這里將我的思考過程匯總一下,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很多精彩的回答中,一部分對MMO的理解非常深刻,一部分談到了MMO的要素和手游應該具備的特點等等,但讀完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最終疑問仍然沒有很好的解決:到底應該怎樣制作手游的MMO?難道是要心中懷揣著一套理論和夢想,然后憑感覺和運氣去做?
我覺得,一個好的理論應該很好的去指導實踐,否則就是空談。這也是我很不喜歡談理論,也不推薦策劃去研究理論的原因。大多數(shù)游戲行業(yè)內(nèi)所流行的理論,都是可以輕易被證偽的,要么就是沒法很好的指導實踐,我舉幾個例子吧。
首先是心流理論
這個理論講的是技能和挑戰(zhàn)要相匹配,才能建立一個心流通道,而心流是興奮和充實感的來源。這個理論很容易證偽,比如看電影和賭博,基本完全不需要參與者具備什么技能,也沒有任何挑戰(zhàn),但是一樣可以帶來興奮、充實、沉迷、激動等等的情感。對應在游戲中,比如刷怪這種行為,不需要技能也夠沒有挑戰(zhàn)了吧(游戲內(nèi)擁有大量類似的玩法和設計),但是升級的一剎那和極品裝備掉落的瞬間,玩家難道不興奮、不激動、不充實嗎?當然,我不否認這個理論在一定范圍內(nèi)也許有它的適用性,比如單機、一次性、冒險等的游戲體驗,但顯然,心流理論并不適用于需要重復玩無數(shù)遍的網(wǎng)游。
接下來是馬斯洛需求理論
這個理論把人的需求大致分成了生理、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實現(xiàn)等幾個層次。根據(jù)這個理論本身的描述,玩游戲的人,至少已經(jīng)解決了生理需求和絕大部分的安全需求了,至少應該直接從情感需求開始吧?但是把這套理論搬到游戲里之后,我聽聞不少人將日常福利、基礎玩法什么的作為第一、第二層需求,你們這樣干真的好嗎,不覺得太牽強了嗎?對應在游戲中,我們玩dota/lol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是什么,難道是躲在泉水里不出來?這是需求嗎,這是無奈吧。我覺得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游戲本來就是為了滿足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根本就沒有打算滿足什么生理和安全需求。所以在游戲設計中,這套理論也并不能完全適用。
最后是巴圖模型理論
這個理論講的是一個叫巴圖的人,把玩家大致分成了幾個類型:社交型、成就型、探索型、殺手型,并且對各個類型之間的交互方式進行了分析。然而蛋疼的是,巴圖他自己指出,玩家是會有重合,也就是一名玩家可能同時是社交性、成就型以及殺手型,我不禁感嘆:操,那還分個屁的類。然后這個理論怎樣去指導實踐,或者直白點說,怎樣構建一個和諧穩(wěn)定長久的社交網(wǎng)絡,則完全沒有交代。
以上簡單吐槽了一下理論,其實我更想吐槽的是那些見到了理論如獲至寶,不加思考就直接把現(xiàn)象往理論上套的業(yè)內(nèi)人士。本來理論就應該不斷的接受質(zhì)疑,接受驗證,接受修改,更何況是游戲這個日行千里的行業(yè)。張小龍:我說的都是錯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跑了一下題,裝了一下逼,下面開始正文了。這個回答我不想涉及發(fā)行、渠道、運營、推廣、IP等別的方面,就單從研發(fā)的角度切入。
這里簡單說一下我對手游的理解。手游,手機上的游戲,重點顯然是游戲而不應該是手機。把游戲作為重點,它的屬性應該是好玩上癮;把手機作為重點,它的屬性應該是輕度碎片化,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兩者是有明顯矛盾的。這個問題下面有一些回答把手機作為了重點,因為手機的限制實在太多了,比如性能、網(wǎng)絡狀況、操作環(huán)境、使用習慣、碎片化等等。我的看法是應該首先把游戲作為重點。舉個形象的例子:一個女孩主動提出要和你手機視頻,你特別喜歡她,已經(jīng)到了癡戀的程度了,然而此時你正準備進電梯,手機性能差,流量不多,網(wǎng)絡狀況也不好,怎么辦?我覺得肯定是去他媽的電梯,視頻卡也要看啊,然后流量是什么,超就超了不管了,最后心急火燎的找wifi。游戲首先就應該是那個女孩。當然,在滿足好玩上癮之后,盡量的去解決手機平臺所特有的問題,比如手機上面的操作方式是否舒服、進程隨時中斷后是否影響樂趣、核心玩法和大流量是否真的不可調(diào)和等等。這對手游來說非常重要,雖然我認為它并不應該是核心問題。未來這些問題將會越來越不是問題,而且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標準解決方案。
手游MMO的這個女孩,應該是怎樣的,才能讓人覺得有趣和沉迷?很多答案提到了社交,這一點我非常認同,后面會詳細展開一下我的思考。但在此之前,我認為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是重構,重構固有的社交地位。
微信和陌陌,社交已經(jīng)做得非常好了,但是我們覺得這種社交軟件,相比網(wǎng)絡游戲來說并沒有那么的有趣和沉迷。我認為本質(zhì)原因在于,用戶在微信和陌陌中的社交地位,是現(xiàn)實的映射,你在現(xiàn)實里是個屌絲,那么在微信和陌陌里就很難不是屌絲,用戶沒有能力也沒有途徑去重構社交地位。但網(wǎng)游情況就不一樣了,網(wǎng)游有能力提供充分的手段,將玩家代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社交地位。
怎樣才能在游戲里重構社交地位呢?首先當然是要提供不同的社交地位。在現(xiàn)實中,有富人有窮人,有聰明人有笨人,在游戲里也可以對應起來,如下圖:
大多數(shù)的頁游對玩家的分類方式是非R、中R、大R,再加上平臺的特征比如“小白”,結果就是最底下不會玩的那一行做得非常好,中上部分基本是缺失或者糊弄人的?,F(xiàn)在很多手游也在重蹈覆轍,分類依然是非R、中R、大R,再加上平臺的特征比如“碎片化”之類的,要當心前車之鑒。
從人數(shù)上看,最左側一列毫無疑問是數(shù)量最多的玩家?,F(xiàn)在知乎很流行一種觀點,說的是游戲行業(yè)就知道氪金,節(jié)操都被狗吃了。這個說法對,也不對,要是能站著賺錢,誰愿意跪著?而且縱觀電影和游戲史,最賺錢的永遠都是名利雙收,既叫好又叫座的,比如阿凡達,比如魔獸世界。但是怎樣站著賺錢,知道的人不多,有能力去做的就更少了。前輩們積累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把最左側的那部分玩家照顧好,才是站著賺錢的根本。他們雖然不直接提供利潤,但他們是金字塔的底層,底層穩(wěn)固,口碑和財富就會源源不絕,否則上層再龐大也會直接崩潰。我不否認游戲行業(yè)存在直接沖著氪金去的游戲,但我相信這類游戲絕對沒有好口碑,賺不了很多錢,也活不了多久。
有一些制作理念會把左側一列簡化成最左下角。誠然,最左側的絕大部分玩家都集中在左下角,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更高的需求。我們在職場上都還要講上升通道呢,雖然并不一定能升上去。一方面玩家會隨著市場的發(fā)展而逐漸成熟,另一方面一款游戲里的玩家也會越玩越熟練。雖然我不贊同把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直接用在游戲設計上面,但關于需求層次基本條件的描述,則可以很好的解釋人們?yōu)槭裁葱枰仙ǖ溃?/p>
某一層次的需求滿足后會向高一層次提出需求;
已經(jīng)獲得滿足的需求不再是一種激勵力量。
所以,有激勵和沒激勵,會產(chǎn)生決定玩家是否流失這么巨大的差別。
這九類玩家,需要通過游戲里的系統(tǒng)和玩法來展現(xiàn)其自身的價值,具體是什么樣的系統(tǒng)和玩法,大致歸納如下表,每個格子我填入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玩法
九類玩法對應各自的玩家分類,有一點需要說明,上邊的特征向下邊覆蓋,右邊的特征向左邊覆蓋,也就是說很會玩的大R,可能是覆蓋所有需求的,并不僅僅龜縮在最右上角。有的游戲這九類玩法提供得并不充分,或者即使有也沒能滿足玩家本質(zhì)的需求,所以玩家無法完成社交地位的重構,表現(xiàn)起來就是游戲長得很像MMO,玩起來卻沒有MMO的感覺,像是在玩數(shù)值游戲。
舉一些典型的例子,大部分RPG網(wǎng)游都會提供組隊玩法,但是很多組隊玩法就是玩家組在一起,然后掛機,并不需要配合,更不需要指揮,這樣的結果就是白白增加了玩法的門檻,然并卵。對策劃來說,有門檻的玩法當然不能沒有回報,組隊到底是用來干嘛的?從圖里可以看出,是用來體現(xiàn)會玩的那部分非R玩家的社交價值的,那么你的玩法設計就要真實體現(xiàn)出這種價值。
中R那一列,可以看到有裝備搭配這個玩法。所謂裝備搭配,至少玩家要可以選擇不同的裝備吧。但現(xiàn)在不少游戲的趨勢,就是把裝備做成一套玩到底,只要升級就好了,這樣固然方便了玩家,也降低了門檻,可能對于不會玩的那部分玩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但卻不能滿足更高一層的需求。再往上是研究數(shù)值,裝備的差異帶來的是數(shù)值差異,那么就要求游戲可能需要有加點、有破防、有數(shù)值臨界點博弈等設定,相應也要有玩法與這些設定相輔相成,同時也要考慮不會玩那部分玩家的上手難度等等。由此可見,合理的填滿這張表還是非??简灢邉澒Φ椎?。
最后再簡單說一下數(shù)值檢測和傷害對比的區(qū)別。數(shù)值檢測對應的比如是無腦掛機BOSS,然后對玩家進行排序,這是比較無腦的玩法。傷害對比則是在玩家擁有相同數(shù)值的情況下,傷害結果可能會有巨大差異,這是由玩家個體之間的策略差異、操作差異、意識差異等造成的,需要游戲的戰(zhàn)斗具備產(chǎn)生這種差異的可能性,同樣也是游戲深度的體現(xiàn)。
這九類玩法和系統(tǒng)的歸納,是玩家社交地位重構的基礎支撐,可能在不同的游戲里存在差異,但重點不在于填進去的是什么,而是合理的將它填滿。真正滿足對應玩家的同時,不對其他玩家造成負面影響,這雖然相當不容易,但屬于策劃份內(nèi)的事,沒弄好就是策劃的鍋,這里就不展開了。
是不是一款游戲,玩法架構上把這九個類別都實現(xiàn)得很好,就能稱之為MMO了?并不是。重構是軀體,還需要注入社交的靈魂,社交并不是把社交地位重構好了,就會自動冒出來的。比如刀塔傳奇,九個格子已經(jīng)填的非常出色了,會玩和不會玩的,非R和大R,都能在游戲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玩法也有一定的深度和策略性。做到這份上已是相當不容易了,并且不可否認在刀塔傳奇里玩家也會有一定的交互,但這與我們所說的MMO社交還是存在明顯的距離,玩家只是在各自的格子里自己玩自己的而已。
那么,什么是MMO社交的本質(zhì)?怎樣才能產(chǎn)生MMO的社交?我認為關鍵有兩點:一是明確的分工,二是資源的流動性。
首先說一下明確的分工,大多數(shù)網(wǎng)游里的職業(yè)設定很好的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但并不是有多職業(yè)的游戲就一定有明確的分工。舉例來講比如暴雪的暗黑系列,無論怎樣的職業(yè)搭配,5個戰(zhàn)士也好,5個法師也好,在一起都是刷刷刷,實際上玩法中并沒有產(chǎn)生明確的分工。再舉例比如dota,同樣對職業(yè)搭配沒有什么要求,怎么組合都能贏,這也是沒有明確分工的例子,如果說大哥和輔助之類的有分工,要我說的話其實并沒有,理由不難想到吧。相反魔獸世界的副本,則對明確的分工有著苛刻的要求,后期的版本副本變成無腦AOE了,隨之而來的結果就是玩家的社交關系顯著淡化,也就覺得沒什么意思了。這其中的感受差異,大家可以細細揣摩一下。
在職業(yè)設計這一點上,我覺得最為成功的除了魔獸世界,夢幻西游也是其一,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魔獸世界的團隊,還是夢幻西游的固定隊伍,除了明確的分工,玩家彼此之間還在不斷的培養(yǎng)默契度,這種默契度的養(yǎng)成是無法取代的,換了一個人就沒有那么默契了,因此形成了異常牢固的社交關系。除了職業(yè),生產(chǎn)生活技能同樣也應該為了分工而設計,單個玩家無法完全自給自足,要穿衣,要吃飯,也要住房,只能選擇學會一樣,另外兩樣從別的玩家那里來。雖然玩法顯得有些門檻,但這個門檻卻是值得的。當玩家基本實現(xiàn)了廣泛且明確的分工之后,社交就有了原始的驅(qū)動力。于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的多英雄卡牌游戲,天生就很難具備明確分工的可能性。
額外說一下,我認為游戲的婚姻系統(tǒng)也算一種異常明確的分工,我沒有玩過勁舞團,但或許這種分工對勁舞團的社交產(chǎn)生了很強大的作用。
接下來說一下資源的流動性,這個并不僅僅指經(jīng)濟系統(tǒng)。資源流動的方向如下圖所示
我們看到,資源流動的總體方向,是從底層玩家向上層玩家流動的,這會在游戲內(nèi)營造一個非常良性的結果:上層玩家需要底層玩家。然而,當下有不少游戲為了使玩家更易上手以及系統(tǒng)更可控,省略掉了資源的流動,直接依賴系統(tǒng)的投放,表現(xiàn)出來的結果是給大R投放較多的資源,給非R投放較少的資源,感覺似乎是一樣的。卻忽略了關鍵的一點:底層玩家缺少了被需要的感受。不要忘記,將最底層的玩家照顧好,才是站著賺錢的根本。
既然資源是從底層向上流動的,那么上層玩家當然需要付出點什么來換取資源。答案顯而易見,要么是精力要么是金錢了。在魔獸世界這種時長游戲中,上層玩家就是指揮、官員、主力等,他們付出了相當?shù)木Γ斎凰麄円残枰切o腦的站樁玩家,這兩類玩家可以和諧的存在于同一個團隊中,這是其中一種模型。在國產(chǎn)的免費游戲中,上層玩家就是大R們,他們很簡單的用元寶兌換金幣,然后通過市場的流通將金幣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底層玩家手中,底層玩家也會開心的將材料、配方、半成品等等,匯總到大R的手中,這是另一種模型。有了資源流動的通道,才有情感流動的通道,同時上層玩家所帶來的激勵和示范效應,才能充分的傳達到下層玩家身上。下層玩家過得好不好,并不是看系統(tǒng)投放多少,主要還是看他在游戲里有沒有存在感,也就是被別的玩家需要的程度有多深。況且,每天給玩家投放100塊錢和每天一分錢不投放,所帶來的感受并沒有任何本質(zhì)區(qū)別。
在搭建資源通道的過程中,最考驗策劃的是防范風險的同時不影響正常玩家,比如外掛、小號、工作室、惡意囤貨、通貨膨脹、詐騙、線下交易等等,隨便一個都包含大量慘痛的教訓和無數(shù)真金白銀換來的經(jīng)驗。所以常說做MMO需要有積累,除了理念和方向,主要積累的也是這部分的方法和隱藏在背后的機制。
最后,當以上的一切都被布置妥當之后(實際上僅僅是在策劃的腦子里布置妥當而已),真正開始制作一款MMO的時候,還是要首先構建基礎設施,比如聊天、好友、幫派、組隊、主城、排行榜、玩家信息等等。雖然面子并不是核心,也相當重要,否則玩家用什么來愉快的交互?當然,不要隨隨便便把只有面子沒有里子的卡牌/動作類游戲,稱之為MMO,就好。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若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熱門資訊
探討游戲引擎的文章,介紹了10款游戲引擎及其代表作品,涵蓋了RAGE Engine、Naughty Dog Game Engine、The Dead Engine、Cry Engine、Avalanche Engine、Anvil Engine、IW Engine、Frostbite Engine、Creation引擎、Unreal Engine等引擎。借此分析引出了游戲設計領域和數(shù)字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歡迎點擊咨詢報名。
2. 手機游戲如何開發(fā)(如何制作傳奇手游,都需要準備些什么?)
?如何制作傳奇手游,都需要準備些什么?提到傳奇手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許多80、90后的回憶;從起初的端游到現(xiàn)在的手游,說明時代在進步游戲在更新,更趨于方便化移動化。而如果我們想要制作一款傳奇手游的
3. B站視頻剪輯軟件「必剪」:免費、炫酷特效,小白必備工具
B站視頻剪輯軟件「必剪」,完全免費、一鍵制作炫酷特效,適合新手小白。快來試試!
游戲中玩家將面臨武俠人生的掙扎抉擇,戰(zhàn)或降?殺或放?每個抉定都將觸發(fā)更多愛恨糾葛的精彩奇遇?!短烀嬗肪哂卸嗑€劇情多結局,不限主線發(fā)展,高自由...
5. Bigtime加密游戲經(jīng)濟體系揭秘,不同玩家角色的經(jīng)濟活動
Bigtime加密游戲經(jīng)濟模型分析,探討游戲經(jīng)濟特點,幫助玩家更全面了解這款GameFi產(chǎn)品。
6. 3D動漫建模全過程,不是一般人能學的會的,會的多不是人?
步驟01:面部,頸部,身體在一起這次我不準備設計圖片,我從雕刻進入。這一次,它將是一種純粹關注建模而非整體繪畫的形式。像往常一樣,我從Sphere創(chuàng)建它...
7. 3D動畫軟件你知道幾個?3ds Max、Blender、Maya、Houdini大比拼
當提到3D動畫軟件或動畫工具時,指的是數(shù)字內(nèi)容創(chuàng)建工具。它是用于造型、建模以及繪制3D美術動畫的軟件程序。但是,在3D動畫軟件中還包含了其他類型的...
8. 如何自己開發(fā)一款游戲(游戲開發(fā)入門必看:五大獨立游戲開發(fā)技巧)
?游戲開發(fā)入門必看:五大獨立游戲開發(fā)技巧無論您是剛剛起步開發(fā)自己的第一款游戲,還是已經(jīng)制作了幾款游戲,本篇文章中的5大獨立游戲開發(fā)技巧都可以幫助您更好地設計下一款游戲。無論你對游戲有著什么樣的概念,都
想讓你的3D打印模型更堅固?不妨嘗試一下Cura參數(shù)設置和設計技巧,讓你輕松掌握!
?三昧動漫對于著名ARPG游戲《巫師》系列,最近CD Projekt 的高層回應并不會推出《巫師4》。因為《巫師》系列在策劃的時候一直定位在“三部曲”的故事框架,所以在游戲的出品上不可能出現(xiàn)《巫師4》
同學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