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2-27 09:52:57 瀏覽量:244次
長鏡頭到底是什么?
多長算長鏡頭?
長鏡頭都有哪些?
相信很多沒有接觸過電影理論知識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接下來的文章當中,我會盡量用最通俗易懂、最簡單有趣的方式來解釋這些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么叫鏡頭,然后再談什么是長鏡頭。
光學鏡頭
鏡頭畫面
一目了然,鏡頭在影視當中有兩個含義,一個指的就是光學鏡頭,一個指的是鏡頭畫面。
那么我們在“長鏡頭”這個范疇里,主要是用“鏡頭畫面”去理解。
01 長鏡頭是什么
我們先來看專業(yè)的解釋:
長鏡頭(Long Take)是指用相對較長的時間,在同一個時空里,對某個物體或事件進行連續(xù)不斷的拍攝而形成的鏡頭段落。
問題又來了,什么叫鏡頭段落呢?
我們把一部電影理解成一篇文章,然后我們對一篇文章進行拆解,首先是“字詞”,我們把它延展開來,寫成一句話,接著將這些句子組成一段話,最后再由這一個個段落組成一篇文章。
字/詞+字/詞+字/詞
↓
1句話+1句話+1句話
↓
1個段落+1個段落+1個段落
↓
一篇文章
電影也是如此。
鏡頭1+鏡頭2+鏡頭3
↓
句子1+句子2+句子3
↓
段落1+段落2+段落3
↓
一部影片
長鏡頭就是在相對較長的時間段落中運用鏡頭的運動、景深、焦距的變化,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保持被拍攝對象時空上的連續(xù)性、完整性、真實性。
簡單來說,
如果你想要拍一個人喝水的長鏡頭,那你就用手上的相機去一直拍他喝水的動作,你可以變動焦距、也可以360度環(huán)繞,但是不要喊“cut”,然后換個角度繼續(xù)拍。
總而言之——不要剪輯。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長鏡頭是相對于單一的短鏡頭而言的,不能夠單從時間的長短去衡量。
從時間長短上討論長鏡頭是沒有意義的,在下文我們會談到原因。
02 長鏡頭的發(fā)展歷史
前面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從時間長短來談長鏡頭沒有意義?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電影的起點——1895年。
盧米埃爾兄弟
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的《火車進站》在法國巴黎的一家咖啡廳售票公映,這一天被稱為世界電影的誕生日。(這一天也是世界紀錄片的誕生日)
火車進站
受到技術條件和觀念的限制,盧米埃爾兄弟的《火車進站》《工廠大門》《水澆園丁》這樣的作品幾乎采用的都是“長鏡頭”的拍攝方法,由一個固定的視點的鏡頭,對著一個/幾個場景進行連續(xù)拍攝。
工廠大門
說白了就是記錄生活的片段,承載的是紀實功能。
他們在當時并沒有用電影去敘事的意識,更不覺得電影是什么了不起的藝術。
他們無非就是為了打廣告,告訴大家“我們倆兄弟的發(fā)明可以拍視頻,還能給你們播出來,厲害吧?”
活動電影機
后來蒙太奇理論也在漸漸地發(fā)展,很多電影藝術家,尤其是蘇聯(lián)蒙太奇學派推崇鏡頭的分切,短鏡頭在無聲電影時期占據(jù)了優(yōu)勢。
紀錄電影大師弗拉哈迪對長鏡頭情有獨鐘,他很喜歡用長鏡頭去進行影像記錄,最出名的就是《北方的納努克》。
不過對他而言,長鏡頭只是一種不自覺地運用,他并沒有意識到長鏡頭到底有什么美學意義。
北方的納努克
舉個例子,
有個人出門旅游,看到一群人打架,很想湊個熱鬧把它記錄下來,于是他舉著手機拍了3分鐘,最后發(fā)到社交平臺上。
但他主觀上并不會認為“我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或者“我拍了一段長鏡頭”。
爵士歌王
進入到有聲電影時期,由于電影加入了人聲、音樂、音響,鏡頭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人們無需再去頻繁地分切鏡頭了。
加上電影技術的發(fā)展,手持攝影機的出現(xiàn),單個鏡頭可以表達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長鏡頭的發(fā)展迎來了它的春天。
比如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大量地使用長鏡頭進行敘事。
公民凱恩
隨著長鏡頭的美學特性逐漸被發(fā)掘,還形成了一個推崇長鏡頭的流派,以法國現(xiàn)實主義電影大師安德烈·巴贊為代表。
安德烈·巴贊
需要注意的是,在他看來,電影是現(xiàn)實的漸近線,長鏡頭是忠實紀錄過程且不加以剪輯的,記錄的影片是更真實的。所以他很反對蒙太奇。
以安德烈·巴贊為代表的長鏡頭理論得以發(fā)揚傳承,對后世長鏡頭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03 長鏡頭的分類
我們知道,鏡頭運動方式有多種,比如最常見的推拉搖移跟升降,長鏡頭也是如此。
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會通過一些案例來說明。
01 固定長鏡頭
《山峽好人》賈樟柯
固定長鏡頭指的是,攝影機機位和焦距固定較長的時間,持續(xù)地拍攝某個對象,通常會給這種鏡頭賦予某種寓意。
在《山峽好人》的結尾中,男主人公決定離開山峽前往山西另謀生路,離開時回頭望了身后這片景色,遠處有一個人在走高空鋼絲,暗場,影片結束。
賈樟柯面對媒體提問是這么說的:片尾那個鏡頭我想表現(xiàn)的一方面是危機,一方面是云中漫步、揮灑生命的自由的東西。
注:這個固定長鏡頭也是景深長鏡頭,對鏡頭類型的判斷不是單一死板的。
02 變焦長鏡頭
《雨中曲》
變焦長鏡頭指的是攝像機不動,依靠鏡頭焦距的變化使得鏡頭獲得“全景——近景”或“近景——全景”的漸變效果,也就是光學鏡頭上的推拉鏡頭。
導演可以在一個鏡頭之內(nèi),既可以表現(xiàn)他想要表現(xiàn)的細節(jié),也可以表現(xiàn)宏大場景,鏡頭的完整也可以帶出整體空間的真實完整。
這里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雨中曲》中的男主角在接受采訪時說起自己成功的經(jīng)歷時,鏡頭由4個人的中景鏡頭推到男主一個人的特寫鏡頭,接著順著他的講述來過渡到他童年的畫面。
03 運動長鏡頭
《后窗》希區(qū)柯克
《山峽好人》賈樟柯
運動長鏡頭指的是攝影機運動著拍攝長時間長距離的事物,運動方式有推拉搖移跟升降等,常常是用來擴大鏡頭表現(xiàn)空間,展現(xiàn)敘事主題。
我們拿希區(qū)柯克經(jīng)典電影《后窗》的開頭來舉例。
電影一開始交代了室內(nèi)溫度很高,因此整個街區(qū)都在開窗納涼。鏡頭很自然地就展示了后窗鄰居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然后鏡頭移到男主家中。這段長鏡頭為我們介紹了男主的基本情況:打著石膏、坐著輪椅;攝影記者,在一次拍攝中腿部受傷;女朋友從事時尚工作……
賈樟柯在《山峽好人》開頭中的處理也很值得學習,這段長鏡頭先是展示船上男女老少的狀態(tài),男主最后出場,我們可以看到男主的狀態(tài),也會好奇男主將要去哪個地方,會發(fā)生什么故事,他的結局如何,等等。
04 景深長鏡頭
《公民凱恩》奧遜·威爾斯
景深長鏡頭是指鏡頭前能以清晰的焦點拍攝下來的所有景物的距離范圍,通常只采用短焦距拍攝大景深畫面的長鏡頭。
景深鏡頭強調空間的整體性,在大景深畫面中,遠、中、近景同樣清晰,包含的內(nèi)容和信息量比較豐富。
最為經(jīng)典的就是《公民凱恩》,在這個鏡頭中,四個人的動作、狀態(tài)清晰可見。透過窗戶,我們可以看到小凱恩在雪地里快樂地玩耍,而家長卻在屋內(nèi)悄悄地完成了“一場交易”。
CG長鏡頭
《云水謠》
CG特效長鏡頭是指在3D軟件中通過調度虛擬攝影機、場景、角色,使攝影機運動路徑連貫,實現(xiàn)在一個鏡頭內(nèi)的調度,或者在后期合成中把畫面運動無縫拼接。
在國內(nèi)電影《云水謠》的開場中,導演希望用6分鐘的超長鏡頭,將觀眾帶入20世紀四五十年代臺北獨特的標志性風景。
OK,今天的知識分享到此結束,后面會專門有一期文章專門分享關于長鏡頭的電影片單,期待你的關注,下次見。
熱門資訊
想了解動畫制作和影視特效的區(qū)別嗎?本文將帶您深入探討動畫制作和影視特效之間的關系,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兩者的差異。
想知道快影、剪映、快剪輯這三款軟件哪個更適合小白?看看這篇對比評測,帶你了解這三款軟件的功能和特點,快速選擇適合自己的視頻剪輯軟件。
剪映專業(yè)版新增全局預覽縮放功能,可以輕松放大或縮小時間軌道。學習如何使用時間線縮放功能,提升剪輯效率。
4. 豆瓣8.3《鐵皮鼓》|電影符號學背后的視覺盛宴、社會隱喻主題
文|悅兒(叮咚,好電影來了!)《鐵皮鼓》是施隆多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影片于... 分析影片的社會隱喻主題;以及對于普通觀眾來說,它又帶給我們哪些現(xiàn)實啟發(fā)...
5. 從宏觀蒙太奇思維、中觀敘事結構、微觀剪輯手法解讀《花樣年華》
中觀層面完成敘事結構、以及微觀層面的剪輯手法,3個層次來解讀下電影《花樣年華》的蒙太奇魅力。一、 宏觀層面:運用蒙太奇思維構建電影劇本雛形。蒙...
15種電影剪輯/轉場手法,讓影片更吸引眼球!回顧電影中豐富多樣的專場技巧,比如瞬間從一個場景中變換到空中... 現(xiàn)在是測試技術的時候了!以下是一些常見剪輯手法,讓你觀影過程更加華麗動人!
本文介紹了十款強大的PR視頻剪輯插件,幫助提升視頻剪輯效率,提高創(chuàng)作品質,并降低創(chuàng)作難度。
1、每個切點需要理由和動機 很剪輯師認為,賦予每一個切點動機是非常困難的。很多...
電影創(chuàng)作者可以通過表意、造型、畫面展示等元素對隱身性的含義進行隱喻,打... 電影和夢境都具有普遍性的象征意義,夢境中的元素能夠代表人內(nèi)心的欲望,...
想學習剪輯技術轉場的方法嗎?了解這九種技巧轉場方法,提升影片藝術感染力,讓你的視頻作品更加生動有趣!
同學您好!